2020年6月9日是第十三個國際檔案日。 今年宣傳主題“檔案見證小康路、聚焦扶貧決勝期”。 提到“檔案”,你會想到 “壓箱底”、“儲藏室”?還是“鮮有問津的古老文件”? 其實檔案是人類歷史重要的載體之一, 幫助人們了解過去、論述現在、把握未來。 趁著國際檔案日,跟著小編一起, 了解一下最高人民法院檔案工作吧!
法院工作除了立案窗口接待、開庭審理案件,以及文書履行執行等,法院的檔案管理也是同等重要。 ![]()
平日里,檔案工作默默無聞,卻肩負著記錄法院歷史,傳承司法文明的重擔。最高法庫藏檔案60余萬卷,涵蓋訴訟、文書、會計、基建、聲像、專題等類別檔案,還藏有新中國成立前的晉冀魯豫、晉察冀邊區法院、華北人民法院,新中國成立后的六個大區分院、鐵路高等法院等11個全宗檔案,另藏有審判日本戰犯庭審錄音等珍貴檔案。
![]()
2015年,最高人民法院完成全部歷史檔案的數字化。2017年6月,又完成了庫藏34萬余份各類裁判文書的全文識別。隨著“智慧法院”建設,信息化融入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,逐頁翻閱厚重紙質檔案早已成為歷史,網上電子借閱才是法院新風。那么,一份法院電子訴訟檔案又需要經歷怎樣子的流程呢?
![]() 歸卷 →案件審結后,業務部門的書記員們整理好案卷后交到檔案室。 ![]()
驗收 →按照歸檔要求,檔案員從案卷封面的書寫,到卷內目錄、材料、筆錄、文書等內容進行逐頁逐項檢查,存在的問題一一記錄并做好標記后,及時反饋給書記員更正,然后再交回檔案室,檔案員進行復檢,全部合格后,案卷歸檔的驗收工作完成。
![]() 掃描→專業人員對訴訟檔案進行電子掃描,經過圖像處理、質檢、錄入等工作環節,一份完整的電子檔案就形成了。
至2020年1月,全國法院已完成2.57億卷檔案數字化,完成率達到76%。案件相關人員可以通過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網絡查閱檔案哦!
近年來,最高人民法院檔案工作順應法院工作信息化的大趨勢,通過不斷創新機制,將法院的檔案工作與法院的審判執行中心工作有機結合起來,積極探索以“電子檔案為主、紙質檔案為輔”的歸檔方式的改革,推動法院檔案工作的全面升級。
![]()
“創新訴訟檔案管理機制,利用信息技術,讓數據多跑路,讓百姓少跑腿,使案件相關人員足不出戶就能查閱訴訟檔案,為此,我們一直想方設法,積極推出便民舉措。”最高法檔案部門相關負責人說。
![]() “紙筆千年會說話”, 檔案,作為法院工作的真實記錄, 每一份檔案, 都凝聚法院檔案人員的辛勤與汗水。 6月9日是“國際檔案日”, 讓我們向法院檔案工作人員致敬!
來源: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制圖:程國維、張雨薇 | 編輯:張立葉 |